搜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集合3篇

栏 目:   |   格 式:DOC  |   日 期: 2023-07-29
意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yì,一指人或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二指内容,三指美名、声誉;四指作用;五指价值。事物存在的原因、作用及其价值。出自《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殆其往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义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集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党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订立的一份“军令状”,也是一份庄严的“历史契约”。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和全国人民经过几年的艰苦决战,在2020年迎来决胜收官、兑现承诺的时刻。来到这一历史里程碑面前,回望风雨兼程走过的路,很值得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的历史和未来,意味着什么,带来什么启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设立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又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追求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毛泽东在1945年4月就提出一个口号,“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到195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讲得比较多的是实现工业化,把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进而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个提法,至今保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当中。

  1978年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时候,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个深入人心,把全国人民凝聚起来齐心协力搞经济建设的口号。邓小平1979年明确讲:“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但怎样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四个现代化”,却有一个逐步清晰起来的过程。

  全国上下,最先明确的是,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那么,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模样呢?通过到当时西方发达国家访问参观,特别是邓小平到日本实地考察,明白了要达到西方国家那种现代化水平,需要更长的时间。于是在1979年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这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追问,你们“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一种状态?邓小平回答说:“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具体说,就是在20世纪末,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那时也还是一种小康状态。”后来,经过反复调查和测算,中国确定在20世纪末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这就是我们在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上“奔小康”的由来。

  但这只是小康社会建设的认识起点。在20世纪末,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800美元,但我们认为那时的小康还不全面,不平衡,于是开始调整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还认识到现代化其实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积累的过程。

  从1980年代开始,除了讲经济上的现代化外,还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了1990年代,又觉得单是两个文明还不够,于是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进入21世纪,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社会文明。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增加了生态文明。

  正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探索的行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奋斗中,我们党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由此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领域的现代化途径,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根据这个总布局,党的十八大明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五个方面。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样一来,中国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全面小康社会,怎样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完善和明确了。

  这一过程说明两点: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明确和设立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反过来又科学地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更长远的历史课题,由此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布局,揭示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

  从横向上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在新时代,我们要回答的历史课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就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对这个历史课题交上的一份示范答卷。

  这个答卷的关键词,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说来,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千年追求的梦想;建设小康社会,要依靠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让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必须得到人民认可,才算实现,才经得起历史检验。

  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讲“全面”,就意味着除了“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外,还必须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实现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民族才能好;千家万户都小康,才算是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就这样呼之而出:小康社会,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小康社会,必须走...


全文已隐藏,想复制下载这份完美排版的文档
请支付完成后刷新页面进行下载
本站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给我的启示论文范文十四篇

对肃清流毒工作的评价范文(通用3篇)

实习周报怎么写【三篇】

组织部考核谈话评价领导范文(精选5篇)

主题教育交流发言材料(通用10篇)

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12篇】

2022年党的最新指导思想三篇

组织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材料【十六篇】

党支部委员对照检查材料集合6篇

关于大学生实现共同富裕论文3000字【六篇】

端午节主题演讲稿国旗下讲话范文(精选4篇)

真实的入党动机50字(通用3篇)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学习总书记的七一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学习

2021年牢记嘱托勇担当践行

100周年建党心得体会500

高校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习近平在建党100周年讲话心

学党史心得感悟十五篇

防诈骗安全教育感悟体会十九篇

观看《榜样》心得感悟【四篇】

关于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十一

促销价:8.00元

下载文档